首頁 > 專題集錦 > 海外政要學人看中國 > 看中國綜述

申陽 范大祺:日本各界關于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要評論

作者:申陽 范大祺 | 發(fā)布時間:2024年10月22日 | 來源:《國外理論動態(tài)》2024年第4期 | 字體放大 | 字體縮小

近期,日本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日本主流媒體、智庫和學者紛紛圍繞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進行了報道和解讀。總體來看,日本各界能夠理性看待中國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認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于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提供了解決方案,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一、解讀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時代背景與歷史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改革,是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倍畬萌腥珪χ袊M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謀劃部署,備受外界關注。日本各界對這次全會召開的背景進行了解讀,認為這是理解此次全會決策部署的重要前提條件。

日本拓殖大學海外事務研究所教授富坂聰認為,迄今為止,中國改革開放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zhàn),但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能夠正確地根據形勢變化對改革政策進行調整,比如從注重增長、注重滿足民眾基本物質需要轉變?yōu)楦又匾暯洕鐣哔|量發(fā)展。他認為,未來中國在進一步推進改革的道路上還將面臨快速而巨大的變化,需要通過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給中國和世界經濟的未來增加更多確定性。

佳能全球戰(zhàn)略研究所研究總監(jiān)瀨口清之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是透視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現狀、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方針的重要會議?!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所闡明的中國領導集體的施政方針,在對過去五年乃至十年改革發(fā)展成效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日本廣播協會原主編木村知義分析稱,在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增長趨于停滯,國際社會各領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以何為目標、將往何處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重要意義,國際社會前所未有地關注中國將制定何種發(fā)展路線。木村知義認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正是在這種世界性的“大浪潮”下召開的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會議。

在肯定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基礎上,日本媒體對本次全會關注的改革領域進行了展望。日本廣播協會(NHK)稱,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總體部署。日本互聯網電視臺AbemaTV報道稱,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是決定中國中長期經濟政策方針的重要會議,其在房地產、就業(yè)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提出何種有效的改革舉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冻招侣劇氛J為,除了對房地產持續(xù)蕭條、消費和投資需求低迷等當前中國國內經濟問題提出對策之外,人口減少等中長期課題也是全會討論的重點。

二、關注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關的熱點議題

二十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了新時代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其中,《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重大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部署是日本各界關注的重中之重,相關討論圍繞經濟體制改革、科技創(chuàng)新、統籌發(fā)展與安全等眾多議題,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一)從戰(zhàn)略考量和決策過程出發(fā),探究新形勢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對中國未來發(fā)展的意義

富坂聰分析稱,在新發(fā)展階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臨新的任務,需要改革以往以傳統制造業(yè)為重心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將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升級為高附加值的消費主導型經濟,以應對國內外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的變化。其中,保障就業(yè)、提升薪酬、控制物價等民生問題都是非常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域,而科技創(chuàng)新將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領域。他認為,中國已經投入大量經費發(fā)展高新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展現出卓越領導力,接下來應思考如何將創(chuàng)新能力轉化為市場效能。

瀨口清之認為,面對房地產市場風險、地方財政赤字擴大、民營企業(yè)積極性衰退等經濟發(fā)展的難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圍繞政府和市場關系這一核心問題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革房地產開發(fā)融資方式和商品房預售制度等舉措,其所傳遞的信息有利于恢復信心、穩(wěn)定預期,這是中國經濟持續(xù)向好的關鍵。

日本智庫大和綜合研究所經濟調查部部長齋藤尚登在研究報告中提到,本次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科技體制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前者是為應對來自以美西方為首的外部勢力打壓,增強經濟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后者主要是為扶持疲軟的地方經濟,為此提出了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甚至擴大中央向地方政府財政轉移支付等舉措,而這些政策的落地情況值得進一步關注。

《朝日新聞》論說委員村上太輝夫關注中國房地產業(yè)與地方財政之間的關系,認為全會闡明了構建房地產發(fā)展新模式、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具體舉措,為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推動地方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賦予了更大空間。

(二)從政策文本出發(fā),挖掘改革部署的深刻內涵

《朝日新聞》評論文章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一方面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列明了要在2029年之前完成的改革任務,其中“改革”一詞出現近60次,凸顯了鮮明的目標導向;另一方面對防范和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的風險均作出了應對部署,從而對外界的“消極改革說”“改革口號說”兩種質疑論調作出了有力回應。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調查部亞洲調查小組主任月岡直樹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對“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國式現代化”進行理論建構的基礎上,確認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路線,提出的300多項改革舉措涉及經濟、社會、文化、安全、國防等多個方面,總體保持了政策的連續(xù)性。

木村知義評論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并將這些目標任務高度濃縮在“高質量”“高水平”等關鍵詞中,勾勒出中國未來發(fā)展的新樣貌,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改革號角,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木村知義認為,應當看到,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有機整體,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貫穿全會的“中國式”“中國特色”的改革邏輯,〖JP2〗或只是用“欲望資本主義”的尺度去評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無從把握中國的實際情況,更無法讀懂中國的未來。

日本共同通訊社刊發(fā)報道,關注了“到二○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任務,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歷屆三中全會往往是中國發(fā)展政策發(fā)生重大變革的標志,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要目的則是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是一種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發(fā)展道路。

(三)密切關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涉及國家安全部署的相關內容,圍繞有關防范化解風險、維護國家安全的內容進行解讀

朝日電視臺發(fā)表評論認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強調高質量發(fā)展這一首要任務的同時,表明了對國家安全的高度重視。一方面,中國將繼續(xù)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針對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采取針對性措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另一方面,中國將通過強化涉外法治建設,加強輿論引導來維護國家安全。

日本東京電視臺發(fā)表評論指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尖端科技領域進行部署,強調要通過創(chuàng)新加快形成和發(fā)展新質生產力,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安全的重視。

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研究部主任研究員三浦祐介認為,中國正面臨著“越是推進產業(yè)高端化,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的警惕性就越高;越是加強國家安全保障,西方對中國商貿的警惕性就越強”的現實困境,因此要做到安全與發(fā)展并重,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任重而道遠。

(四)分析推動改革部署全面落地、按期完成目標任務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

三浦祐介從增長與分配的視角指出,難點在于如何實現均衡穩(wěn)健的發(fā)展。他認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后,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財政分配將找到怎樣的落腳點、地方產業(yè)振興如何避免重復性投資、具體政策如何進一步促進居民消費等問題值得持續(xù)關注。

圍繞房地產問題,月岡直樹關注到《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完善房地產稅收制度”。他認為,房地產稅的引入有利于穩(wěn)定地方財政、強化收入再分配功能,但也存在導致房價暴跌的風險,根本性改革的難度可見一斑。齋藤尚登也指出,中國大多數預售制房屋存在工程中斷導致不良債權和社會不安增加的風險,如何讓經營不善的部分房地產開發(fā)商退出市場,同時支持因政策影響而被迫違約的開發(fā)商,應成為改革房地產開發(fā)融資方式和商品房預售制度的重點任務。

對于外界關注的民營經濟發(fā)展問題,月岡直樹認為,僅憑法律的制定恐難以恢復民營企業(yè)的信心,當前最緊要的是政策的一貫性和各種措施的實效性,以扼制民營經濟退潮和“國進民退”傾向的延續(xù)。

富坂聰指出,人才問題是中國和歐美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掌握高技術的企業(yè)和人才所獲得的較高收益如何與社會整體利益相銜接,如何讓經濟發(fā)展惠及更多的人,這是中國接下來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三、分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產生的深遠影響

日本各界從日中關系與世界發(fā)展的大局出發(fā),結合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深刻歷史教訓,就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日中關系以及世界的影響進行了評估。

對于新時代日中關系與合作前景,木村知義指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不僅闡明了中國今后往何處去,還啟示了日本有識之士應重新審視自身的中國觀存在的結構性問題,謙虛真誠地深入到中國現實之中,研究中國正在發(fā)生的“范式轉變”。

瀨口清之認為,中國的發(fā)展就是日本的發(fā)展,日本的發(fā)展就是中國的發(fā)展。日中之間有共通的東方思想,兩國企業(yè)可以建立更緊密的聯系,突破現有國際秩序對國際合作的限制,推動富有韌性的共同發(fā)展。

日本媒體和智庫普遍認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富坂聰表示,中國經濟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中國擁有堅實的制造業(yè)基礎。盡管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等部分制造業(yè)領域因高速發(fā)展而與某些國家發(fā)生摩擦,但這些不會削弱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巨大存在感。尤其是在如今發(fā)達國家經濟普遍遭遇瓶頸的現實下,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還會繼續(xù)增大。

瀨口清之認為,盡管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又受美西方對華強硬政策的不利影響,導致外國企業(yè)對華投資意愿呈現“兩極分化”態(tài)勢,但中國政府更加重視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采取積極舉措引進外資,近期不少歐美企業(yè)高管訪問中國,推動原定的投資計劃,有理由相信未來十年內中國依然是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國家。

三浦祐介關注到,中國正通過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創(chuàng)造有利于本國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一以貫之地堅持改革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他認為,中國應當在多邊主義框架下抓住對話的機會,加強同遵守國際規(guī)則的國家和地區(qū)開展合作。

四、結語

總體來看,日本各界對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態(tài)度較為理性,有關評論、分析和解讀持相對客觀的基調。一方面,日本主流媒體、學者和智庫能夠客觀看待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和經驗,對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意義持肯定態(tài)度。另一方面,他們深切關注涉及經濟體制和國家安全的改革議題,大量的報道和研究聚焦房地產、地方財政、供應鏈安全等關鍵詞,這反映出日本各界對中國會怎樣通過改革解決深層次矛盾、有效避免“日本式衰退”的高度關切,體現了對中國經濟在承壓中回升向好、韌性增長并為世界經濟復蘇貢獻新智慧和新力量的期待。

同時應看到,仍有部分日本媒體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改革與發(fā)展,對中國的觀察和認知嚴重走偏,難以克服偏見,難以跳出對立的思維窠臼。對此,我們應充分把握日本乃至國際社會對二十屆三中全會的認知和關切,以更有說服力的話語和敘事體系,講清楚中國謀劃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立場、問題導向、系統思維、治理邏輯和攻堅經驗,持續(xù)挖掘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的成功落實情況和生動案例,主動解惑、妥善釋疑、積極增信,以期讓海外有識之士更客觀、準確地認識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申陽:中國中鐵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范大祺: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

本文原載《國外理論動態(tài)》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