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重點推薦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召開傳達學習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會議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 發(fā)布時間:2025年03月19日 |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官網(wǎng) 2025-03-18 | 字體放大 | 字體縮小

3月12日下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召開傳達學習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會議,院長曲青山同志主持會議并講話。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我院原副院長王志民同志(正部長級)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

會議指出,2025年的兩會,是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決勝收官“十四五”、統(tǒng)籌謀劃“十五五”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明確了目標任務,傳遞了信心力量,對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會議要求,要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lián)組會,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在代表、委員中間,在全國各地、社會各界引發(fā)熱烈反響。這些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戰(zhàn)略高度,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zhàn)略性、指導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重要成果。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豐富內(nèi)涵、精髓要義和實踐要求,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守正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為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會議強調,要全面深入把握全國兩會取得的重大成果。今年的兩會錨定發(fā)展目標、聚焦人民關切,進一步匯聚起全國各族人民同向同行的強大合力,進一步提振了廣大干部群眾奮發(fā)有為的精氣神,是一次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團結奮進的大會。會議審議通過、批準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作出的事關全局的重大安排部署,形成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要通過深入學習領會,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tǒng)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善作善成,不斷開創(chuàng)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新局面。

曲青山同志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要結合實際,切實抓好全國兩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全院各部門、各黨支部和離退休干部黨委要把兩會精神及時傳達到每位干部職工和離退休老同志,在全院迅速興起學習貫徹熱潮。要堅持全面系統(tǒng)學、融會貫通學,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同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和文獻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機結合起來,統(tǒng)籌安排,精心組織,確保取得實效。要充分發(fā)揮職能優(yōu)勢,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的研究闡釋宣傳,為全黨全國的學習貫徹營造濃厚氛圍。要堅持“黨有所需、史有所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jīng)濟大省要挑大梁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刻認識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作為黨史和文獻工作“國家隊”的地位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要始終牢記首要職責,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編輯好出版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在深化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體系化研究、學理化闡釋、大眾化表達,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人心上打頭陣;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全院各項工作高質量發(fā)展上勇爭先;在深入學習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上走在前;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抓好中央巡視整改落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fā)展上作示范,推動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展現(xiàn)新的更大擔當、實現(xiàn)新的更大作為。

會議以視頻方式召開。院務會成員,退出現(xiàn)職的院領導,各部門正處長級以上領導干部和二級巡視員以上職級干部,離退休干部黨委書記、副書記分別在三個辦公區(qū)參會。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機關黨委 供稿)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官網(wǎng))